兩會啟幕,政府工作報告如期而至。新一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財政赤字率,以及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等關鍵預期全面亮相。作為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具體而言,政府工作報告為全年經濟發展定下錨點,進一步勾勒宏觀圖景,產業政策、投資邏輯更加有抓手與依據。
通過財聯社記者梳理,以及采訪多位首席經濟學家,對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作了六方面的解讀。受訪人士表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直面問題,在受訪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診斷比較客觀準確。比如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并把“有效需求不足”這一問題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時也強調了“部分領域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反映出政策層直面問題的態度,以及對當前形勢客觀準確的研判。
盡管當前我國面臨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不少困難和挑戰。但綜合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改變。
經過對本次政府工作報告的細致分析,記者發現政策、創新、科技、安全、風險、高質量等關鍵詞的出現頻率顯著上升。這一變化充分體現了政府對于加強宏觀調控、推動科技創新、防范化解風險以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重視。
亮點一:經濟增速目標較為積極
經濟增長目標是提振信心的關鍵。2024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今年報告提出了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受訪的業界學者認為,預示著經濟基本面有望迎來周期拐點,“觸底回升”,將成為2024年經濟領域的關鍵詞。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在去年經濟增長的基礎上明確提出2024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目標,目標明確,兼顧需要和可能,說明政府重視經濟發展,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提到,5%左右的GDP目標符合預期。2024年面對一個更為正常化的基數,同樣是“5%左右”,可比口徑下的增速要高于2023年。2023年的5%對應兩年復合增速4%,2024年的5%對應兩年復合增速5.1%。進一步測算5%的實際增長率需要三個條件:一是海外庫存觸底背景下,出口環境好轉;二是“三大工程”帶動下地產投資降幅收窄;三是積極財政保證基建等領域的相對高增速。簡單來看,第二和第三個條件都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認為,在低基數效應下,去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是相對容易實現的,但今年低基數效應褪去,需要實打實的增長。之所以還將目標維持在5%,是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兼顧了需要和可能,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防范化解風險等需要等。但實現今年預期目標并非易事,說明今年政策將聚焦發力,政府各部門工作也將更加倍努力,各方面更加齊心協力。
亮點二:積極財政略超預期,擴大內需得以增強
宏觀政策有許多亮眼之處。報告基本延續中央政治局會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政策主基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貨幣政策要保持合理適度。報告提到“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年內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同比增長1.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同比增長1000億元,預計“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會成為財政發力的主要方向,“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是財政支持的重點。
“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是今年報告的搶眼關注點之一。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談到,去年新增萬億國債發行以來,市場對財政政策擴張一直有較高期待,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萬億特別國債可能如去年一樣根據形勢相機抉擇,不會在兩會上就做出安排。因此兩會“3%的赤字率+1萬億特別國債”是略超市場預期的,體現了積極財政靠前發力、引導預期。此外,兩會上明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基本奠定了未來幾年財政將持續保持積極取向。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談到,宏觀政策是相機抉擇,依據經濟形勢的變化而調整,這次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宣示是一個重要信號,未來幾年財政政策發揮更大的作用值得期待。從長遠的角度看,財政擴張有利于發揮中國的規模經濟優勢,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貨幣政策方面,報告提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貨幣政策仍將從總量、結構兩方面協同發力,既要讓“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與財政政策相互協調刺激內需,使得物價水平向3%左右的政策目標回歸,又要“盤活存量、提升效能”,要在重點領域、關鍵領域精準發力,確保社會主體切實享受到“融資成本下降”的好處,避免資金“沉淀空轉”,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更大強度的財政支出有望對經濟形成托底作用,積極擴大內需,扭轉市場對于未來經濟增長的悲觀預期,在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方面,報告提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提法有所延展。
具體來看,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從增加收入、優化供給、減少限制性措 施等方面綜合施策,激發消費潛能,尤其還提到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政策值得期待。投資方面,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7000億元,比去年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也擴大,并要求進一步拆除各種藩籬以在更多領域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綜合施策下,今年有效投資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要求“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政策不能再單打獨斗,而是要相互配合協調,同向發力,共同形成經濟向上的合力,這對各地區各部門的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強調政策的一致性取向評估,加強政策協調配合,避免政策間相互掣肘。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這一表述特別強調政策的一致性取向評估,加強政策協調配合,避免政策間相互掣肘。
受訪的首席經濟學家預計,相關部門將進一步暢通政企交流、加大政策儲備、做好政策宣講、引導穩定預期,相關政策出臺將更加有的放矢、精準有效。
亮點三:“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隨著宏觀基本面預期企穩,A股市場將有望“觸底回升”。集中體現在資本市場,本次政府報告明確提出“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市場分析專家普遍認為,"內在穩定性"這一概念為資本市場未來的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其明確性和重要性對于提振市場信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荀玉根表示,這需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增加股市中長期資金供給。
一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平穩發展的內在要求,應支持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市場化并購重組,激發經營活力,還應深化退市機制,加速優勝劣汰;并引導上市公司通過回購注銷、加大分紅等方式回報投資者,提升投資價值。
另一方面,A股中長期資金供給不足的情況已在逐漸改善中。報告提出“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近年年金規模快速增長,養老金和年金的健康發展和資產配置多元化,有助于增加股市中長期資金。
此外,近期鼓勵保險資金等長期配置型資金入市的政策舉措陸續推出,例如中國人壽與新華保險聯合出資500億元,設立首只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改革試點基金投資股市,體現出相關部門積極回應市場的關切,注重投融資兩端平衡發展。
亮點四:穩地產、防風險
羅志恒稱,穩地產是2024年維護經濟金融大局穩定的重中之重。報告提及“房”的頻次達15次,接近去年的17次,而且將房地產相關工作都安排在防風險章節中,突顯了房地產是統籌發展和安全、防風險的三大重點領域之首。
在地產防風險方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延續了此前提法,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原則基調上,強調“對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要一視同仁給予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以及“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等要求。
工作報告提到了“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在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看來,這一個重要的認識前提,前者意味著無論是商品房還是保障房,增量需求依然會存在;后者意味著已經不是過熱,供需端均有較明顯變化。在這兩個前提下,政策預計會兼顧中長期,進一步推動市場平衡。
部分受訪的業界人士認為,前述的系列表述與邏輯將為各地因地制宜出臺房地產政策提供了空間。羅志恒表示,從未來政策看,2024年房地產新模式加快推進,供需兩端支持政策密集落地。房地產政策在構建新發展模式的基礎上,繼續優化政策,認為要做好三大任務:保供給、促需求和穩房價。要根據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分區域優化商品房調控措施推動相關需求釋放,并加大人口流入地區的保障住房建設力度。
關于地方債,報告指出“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具體來說“進一步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嚴防新增債務風險”;二是“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 完善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
中信證券宏觀與政策首席分析師楊帆表示,可以看到,報告在短期防風險的基礎上更多提出行業轉型方向,包括地產“三大工程”建設、地方城投轉型等,彰顯“標本兼治”和“先立后破”。
亮點五:“產業”“創新”詞頻達41次,明顯提高
產業政策方面,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再次被置于2024年全年工作的首位,體現出其重要地位。《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自2023年9月總書記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后,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成為經濟發展中首位重要的工作。今年報告明確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材料、創新藥、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擺在第二位的就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表示,我國有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形成一批增長新引擎。與此同時,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有望加強,人才政策有望更加積極、開放、有效。
中信證券宏觀與政策首席分析師楊帆認為,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產業”和“創新”的詞頻均為41次,較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有明顯提高。預計未來將大力發展包括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型氫能、新材料、創新藥、低空經濟等在內的新興產業,此外算力底座和數據底座或也將是今年投資重點。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稱,關于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報告強調“加強重點行業統籌布局和投資引導, 防止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這是非常關鍵的,如果部分新產業能夠優化供給,則其未來供需格局會更加良性。
亮點六:注重呵護民企發展,激發民企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配套舉措,進一步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民營企業貸款占比、擴大發債融資規模,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積極支持企業家專注創新發展等等。
在黃文濤看來,政府工作報告一一詳細回應民企關心的這些現實問題,同時今年也將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注重政策一致性評估,避免合成謬誤,涉企政策注重與市場溝通、回應企業關切,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民企信心有望進一步改善,活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資訊編輯:劉佳惠 021-26093916
資訊監督:樂衛揚 021-26093827
資訊投訴:陳杰 021-26093100
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